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天津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实施方案解读(2024福建高考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

2024-11-11 02:49:11 | 0533升学网

天津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实施方案解读(2024福建高考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天津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实施方案解读(2024福建高考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天津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实施方案解读(2024福建高考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

2019年天津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实施方案解读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规范管理促进公平

——《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方案》解读

9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意见》,按照五部委《意见》的要求,我市研究制定了《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方案》。

1.我市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的基本原则。

根据国务院《实施意见》和五部委《意见》要求,我市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主要坚持4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科学合理地体现考生的相关特殊、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引导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高考加分的倾向。二是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问题,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的目标任务。三是促进公平公正。严格制定加分项目设立程序,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四是体现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对五部委《意见》要求取消的项目,予以坚决取消;对五部委《意见》要求取消但可采取过渡政策的项目,依据本市实际实施过渡;依据五部委《意见》保留全国性扶持类加分项目,调整地方性加分项目的适用范围。

2.1月1日起,我市取消了哪些高考加分项目?

我市按照五部委《意见》要求,以1月1日为时间节点,取消全部7项鼓励类加分项目,分别是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市级优秀学生、两次以上市级三好学生(其中一次须是高三年级获得)、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及两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包括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1月1日后获得上述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3.1月1日前已获得鼓励类加分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应届考生,高考时是否具备加分资格?

根据五部委《意见》的相关规定,我市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奥赛、科技类竞赛、市级优秀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重大体育比赛前六名、二级运动员等6项鼓励类加分项目的应届考生,在过渡期内仍具备加分资格,加分分值均为5分。其中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须经市体育局进行复核复测确认资质,并参加由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的全市统测(测试项目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网球、跆拳道),测试合格后方给予加分。

对于“两次以上市级三好学生”获得者,根据我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其中有一次必须是在高三年级获得。鉴于现高三年级市级三好学生的评选评定时间已超过国家规定的1月1日,因此该项目无法实施过渡。

4.我市为何要实行以上过渡政策?

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执行国家政策规定。五部委《意见》中明确指出“对于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确有必要保留的按本省市原有规定执行,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多年来,我市通过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严格高考加分的条件程序,严格考生资格审查,政策实行比较平稳,为高校综合评价、科学选才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我市在充分听取考虑各方面意见、确保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实际,决定实行过渡政策。二是尊重学生利益。对于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要尊重其在原有环境中的付出和心理期望,能过渡的项目尽量实行过渡。三是尊重招生考试基本规律。招考政策的实施要充分考虑让高中各年级在校学生和家长有所准备,利于改革的平稳有序推进。

5.我市取消全部鼓励类加分项目后,如何继续引导和鼓励中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

本市取消全部鼓励类加分项目后,相关的评优、竞赛等活动正常进行,不受影响,并通过其他方式引导和鼓励中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一是根据国务院《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2017年左右,将建立完善的“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指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将如实记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二是鼓励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艺术团,或报考相关体育、艺术专业。三是考生的奥赛、科技类竞赛获奖等相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四是对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五是基础教育等相关部门将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活动。

6.我市《实施方案》中保留和完善了哪些加分项目?

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五部委《意见》要求,我市保留了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4项扶持类加分项目。其中,保留的“烈士子女”、“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及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分项目,加分分值均为10分;保留的“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项目,加分分值为20分。

完善了“少数民族考生”1项地方性扶持类加分政策,1月1日起,只适用于市属院校在本市招生时使用,加分分值为5分。本市“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属于地方性政策。五部委《意见》明确指出“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市招生。”鉴于“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的特殊性以及历史延续性,结合本市实际,对该项目予以完善,现有加分分值不变,但仅适用于市属高校在津招生。

7.我市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完善监督?

我市将从三方面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措施:一是加强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审核、谁负责”,确保职责明确,操作规范,严格监督。二是加强加分考生资格信息公示,完善市、区县及中学三级公示机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公示的内容、办法、程序、时间安排等相关要求。公示信息须包括考生姓名、性别、所在中学、加分项目、相关佐证材料,以及审核单位、审核人员名单等,确保公示单位公示内容翔实,公示信息准确,公示时间及时。三是依法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畅通受理渠道,积极回应考生和社会关切,实行倒查追责,严肃处理资格造假考生及有关人员。

8.我市如何严肃处理资格造假行为?

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我市将依法依规落实“三取消”,即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可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实行高考加分资格审核工作责任追究制,对违规违纪责任人、相关责任人,以及涉嫌组织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和个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天津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实施方案解读(2024福建高考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

2024福建高考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

2024年福建高考加分政策具体规定如下:仅面向省属高校投档时使用少数民族考生加分5分,且享受加分的考生需限定于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补贴享受者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这19个少数民族乡包括福鼎市硖门乡、佳阳乡,福安市坂中乡、穆云乡、康厝乡,霞浦县盐田乡、水门乡、崇儒乡,蕉城区金涵乡,龙海市隆教乡,漳浦县湖西乡、赤岭乡,连江县小沧乡,罗源县霍口乡,惠安县百崎乡,宁化县治平乡,永安市青水乡,上杭县庐丰乡、官庄乡。



2020年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福建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对福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进行了解读。政策指出,自2021年起,福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调整为5分,加分对象调整为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补贴享受者和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其中,2021年至2023年,福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2024年至2025年,仅面向省属高校投档时使用。自2026年起,福建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天津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实施方案解读(2024福建高考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

海南高考政策解读

2020年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将首次落地。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审定,并报经教育部核准同意,4月8日省教育厅印发了《2020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实施办法》《海南省普通高考标准分转换实施办法》《海南省普通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三个配套文件。为帮助广大考生全面、准确理解高考改革政策,确保改革平稳顺利,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2020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实施办法

1.问:请介绍《实施办法》的研制背景和过程。

答: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我省被国家列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这是国家对海南教育的肯定、信任和重视。2016年和2018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海南省深化高等学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为做好改革政策的落地,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认真梳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脉络,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先进改革经验、广泛征求考生和家长、高校和中学的意见,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我省实施办法。先后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和论证会,经合法审核、组织有关专家评估论证,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审定,印发实施。

2.问:《实施办法》的研制依据和原则有哪些?

答:在研制过程中,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海南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及教育部相关规定,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科学选才、有利于教育公平的要求,坚持平稳过渡、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有序推进的原则,深化我省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改革。

3.问:改革前后录取方式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2020年起,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主要体现批次合并、志愿设置等以下六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录取依据有变化。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以考生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即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择优录取。

第二,录取批次有变化。一是合并本科批次。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只分为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本科批次分为本科提前部分、本科普通部分。二是调整部分批次录取顺序。将本科体育类、地方专项计划调整到本科提前部分录取。即:本科提前部分按照本科提前普通类、本科艺术体育类(与本科提前普通类同时开展招生)、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特殊类型(含强基计划、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等)等顺序录取;本科普通部分按照本科普通类、本科少数民族班和预科班的顺序录取。

第三,志愿设置有变化。志愿设置以院校专业组为基本单位,即采取“院校+专业”的方式。院校编制招生计划按招生专业科目要求分类设置院校专业组,并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投档录取。考生填报志愿须本人选考科目满足拟报院校的专业组科目要求方可填报。对于没有提出科目要求的院校专业组,考生在报考时无选考科目限制。

第四,志愿数量有变化。为最大满足考生志愿填报和院校选才的需要,在改革后,本科提前部分的本科提前普通类、本科艺术类、本科体育类、国家专项计划各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提前部分的艺术校考、地方专项计划各设3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特殊类型设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普通部分的本科普通批设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少数民族班和预科班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高职专科提前批、专科艺术类、专科体育类各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高职专科批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设6个专业志愿及服从调剂志愿。

第五,划线比例有变化。在能够满足高校招生选才需要的前提下,坚持保持各批次上线率与历年相当的原则,分别确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划线比例。即:本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本科计划总数的115%的相应位次考生成绩划线。专科批次实行先报志愿再划线,按招生院校的专科计划总数的100%相应位次考生成绩划线。部分特殊类型招生最低控制分数线原则上按照考生总数25%的相应位次考生分数划线。艺术体育类最低控制分数线划线比例和改革前一致,仍分别按照艺术类(分专业类别)、体育类的招生计划总数的115%划线。

第六,投档比例有变化。改革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各批次投档比例原则上为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05%,改革后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各批次,在进行模拟投档后按最终确定的院校专业组计划数的100%比例正式投档,可降低考生退档的风险。

4.问:如何保障《实施办法》平稳实施?

答: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保障《实施办法》平稳落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充分发挥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作用,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和招生高校的工作职责,加大组织力度,强化推进改革的组织保障。

二是开展宣传培训。广泛宣传解读录取方式改革相关政策。组织各级各类系列专题培训、印发问答宣传册和视频宣传片,深入做好宣传解读,确保广大考生全面、准确理解改革政策,为科学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保障。

三是开展模拟演练。根据改革工作要求,借鉴试点省市改革工作经验,组织开展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全真全流程模拟演练,加强风险排查,细化管理,完善应急机制和预案。

四是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招生考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提高适应改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海南省普通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解读

1.问:为什么要进行高考加分改革?

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根据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和国务院台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解决现行加分项目较多、分值较高以及范围不够精准等问题,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2.问:高考加分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高考加分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严格控制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分值,逐步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精准确定加分资格条件,加强加分资格审核,严格执行政策使用范围,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3.问:我省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是如何研制出台的?

答:我省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的研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策等相关程序。修订过程中,充分征求了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卫健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学生及家长意见,深入调研、数据分析,组织专家评估论证,合法性审核,经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审定,报教育部核准备案。

4.问:我省高考加分改革保留哪些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分值?

答:我省继续保留3项目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分值:一是保留“烈士子女,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20分投档”。二是“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及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及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20分投档”。三是保留“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10分投档”。

5.问:对哪些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进行改革?

答:自2020年起,一是新增“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高中阶段学校修满规定的年限”的条款,并明确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5分投档;二是归侨青年、华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6分投档调整为增加3分投档。 0533升学网

6.问:对我省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哪些改革?

答:一是进一步降低我省地方性加分项目的分值。其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农村人口独生子女,报考省内高校增加5分投档调整为增加3分投档;在非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学校就读并毕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高校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二是自2023年起,取消在非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学校就读并毕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的两个加分项目;201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农村人口独生子女不再享受高考加分;三是继续保留驻三沙部队半年以上且到高考报名时仍在三沙部队工作的官兵子女,报考省内高校增加6分投档。

7.问:执行高考加分有哪些政策要求?

答:一是全国性加分项目适用于面向省内外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地方性加分项目适用于面向本省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二是加分资格须由考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核确定后,方可享受加分。三是符合多项高考加分项目的考生,分值不累加,取其中最高分值。四是取得当年少数民族加分资格的少数民族考生,方可获得当年报考少数民族班和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资格。五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符合我省高考加分实施办法的可按相关规定申报。

8.问:如何执行好高考加分,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答:我省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继续按照“谁主管、谁审查、谁确认、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好资格审查工作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做好加分资格的审查。深入实施阳光工程,严格落实加分考生资格信息的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打击弄虚作假等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9.问: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自什么时间起实施?

答: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琼教〔2015〕14号)。

三、海南省普通高考标准分转换实施办法解读

1.问:请介绍我省普通高考标准分转换办法优化的背景及过程。

答:我省自1988年以来,一直使用标准分呈现高考成绩。使用标准分报告高考成绩,可以细化等级,更好地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让选拔更为公平,一直以来我省依据标准分录取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针对考生选考科目不同、群体各异、报考人数不一的新情况,我们邀请了国内外多名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充分论证,专家认为我省新高考继续保持使用标准分报告高考成绩,既符合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也切合海南实际。为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出现的新情况,确保标准分的转换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在基本保持原标准分转换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对标准分计算办法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

在优化调整过程中,专家团队利用原始数据进行了多轮模拟推算,反复咨询及论证,确定了优化调整的内容,经广泛征求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学生及家长意见,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核,并报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审定等程序,最终形成了《海南省普通高考标准分转换实施办法》。

2.问:新的标准分转换办法优化了哪些内容?

答:新的标准分转换办法主要优化调整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优化调整了各单科标准分的分数转换区间。将各单科标准分的分数转换区间由原来的 [100,900]优化为[60,300], 综合分的标准分分数转换区间仍然保持[100, 900]不变。

二是优化调整了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将原标准分百分等级计算办法:“计算小于分数Xi人数的百分比”优化调整为“计算小于或等于分数Xi人数的百分比”。

3.问:为什么要将各单科的转换区间由原来的[100, 900]优化为[60,300]?

答:我省原来的高考采用“大文”、“大理”的考试模式,文、理科考生人数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单科人数过少的情况。

新高考采用“6选3”选科的考试模式,有可能会出现单科人数过少的情况。各单科标准分的分数转换区间优化为[60,300],压缩了分数间距,有效地解决了新高考选考模式下,选考人数少的科目分数稀疏现象,在保证了考生单科排名不变的前提下,使各单科分数对综合分的贡献率更加科学合理。

4.问:为什么要对百分等级的计算办法进行修订?

答:修订后的计算办法解决了选考人数少或出现并列最高分时,标准分最高分达不到满分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科不论选考人数多少,单科最高分的标准分都能达到满分300分,综合分最高分的标准分都能达到满分900分。

以上就是天津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实施方案解读(2024福建高考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0533升学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天津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实施方案解读(2024福建高考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相关推荐
高考加分有何新规 河南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的实施方案
高考加分有何新规 河南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的实施方案

高考加分有何新规 大部分地区的加分继续瘦身,不仅进一步减少了加分项目,还对加分分值做了进一步规范。 甘肃省取消了9个加分项目,包括5项全国性加分项和4项甘肃省地方性加分项,主要涉及体育特长、奥赛、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优秀学生、艺术特长等。 此外,一些地区降低了华侨及其子女、归侨及其子拍孙女和台湾省籍袭碧链考生的加分分值,上海从今年开始,由此前的加10分调整为加5分,天津、甘肃、湖南等地

2024-10-25 03:03:34
湖南高考加分政策(湖南高考加分项目)
湖南高考加分政策(湖南高考加分项目)

湖南高考加分政策2021 法律分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考生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1.烈士子女可以加20分。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2024-11-13 21:27:22
高考加分项目安徽宿州 宿州学院报考政策解读
高考加分项目安徽宿州 宿州学院报考政策解读

宿州泗县征兵指南2022(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高考报名2020) 广大适龄青年朋友们: 2022年下半年征兵开始了!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法服兵役是每个适龄公民的光荣义务。在此号召泗县广大有志青年,自觉履行法定兵役义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力量。泗县好儿女,来当兵吧! 一、应征报名时间 男兵下半年应征报名时间: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8月10日18时。注意:男兵报名前须先

2024-10-27 12:06:59
天津高考加分项目有哪些?
天津高考加分项目有哪些?

天津2021高考加分项目有哪些? 1.烈士子女;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5.少数民族考生。同时,根据教育部和天津市有关规定,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投档条件,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

2024-10-23 20:09:59
广西对口高考加分项目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对口高考加分项目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加分政策,求助! 年满25周岁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加20分,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也可以增加20分,但是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广西成人高考加分是不可以叠加的,考生既年满25周岁又是少数民族,只能享受20分的加分政策。 一、增加20分。加20分—惠及范围最广,受惠人群最多 ①年龄加分。在广西成人高考中,年满25周岁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加20分。这个加分政策大部分考生都可以享受,但值得注

2024-10-20 19:35:54
高考加分项目云南 云南红河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项目云南 云南红河高考加分政策

云南红河高考加分政策 云南省红河高考加分政策: 1、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称号、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 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 ②获得云南省招委确定的统测项目范围内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者的,参加省招生考试院在报考当年组织的测试,并经省体育局审核认定达到二级运员(含)以上技术等级标准的。在考生统考成绩总

2024-10-18 01:29:19
子女高考加分项目 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子女高考加分项目 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广西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是怎样的? 2023广西壮族高考加分政策是: 广西存在一定的独生子女高考加分政策。 具体来说,广西农村户籍的独生子女可以享受20分加分,而城镇户籍的独生子女也有10分的加分优惠。 烈士子女考生,可加2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档敏号的退役军人考生,可加20分;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考生,可加10分。

2024-10-20 06:34:33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 北京市教委关于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 北京市教委关于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9年天津高考高考加分项目减少 天津高考高考加分项目再“瘦身”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被取消相关细则本市正在制定中 主持人:新年伊始,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取消的加分项目包括体育特长生加分、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科技类竞赛加分、省级优秀学生加分以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等五项。仅保留了“烈士子女”、“少数民族”等六项。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高招处昨

2024-10-30 00: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