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强基计划最好的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2024-10-14 03:54:34 | 0533升学网

今天0533升学网小编整理了强基计划最好的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最好的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

1. 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
- 数学类
- 物理学
- 化学
- 力学类
- 生物科学
- 历史学
- 考古学
- 哲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
- 基础医学(八年制)
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学科拔尖的青年学生实施全过程培养。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共有21个一级学科获评“A+”,居全国高校之首。2020年北大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均为学科评估“A+”,学校拥有国内最强的基础学科实力、最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制,具有辉煌的历史和丰富的育人经验。
2. 清华大学招生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生物科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理基础科学
- 化学生物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
- 历史学类
- 哲学类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化学、生物为A+;数学、物理学为A;文学、历史学、哲学为B+。

强基计划最好的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最好的专业

强基计划最好的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生物科学(包括生物技术)等专业。物理学专业应用非常广泛,工程力学也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物理学如果你往工程力学偏重的话可以进入土木、建筑工程、机械工程这些领域。
值得推荐的强基计划专业
1.物理类专业

物理类强基计划专业主要有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两个专业,培养方向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国家安全、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就业比较有优势,可以进入高校、国防部门、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研究及相关科研管理工作或是企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
2.数学类专业
数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类,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是基础学科,信息与计算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属于交叉学科。强基计划中不错的专业。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在各个专业都有基础且广泛的应用,所以强基计划数学类专业可以衔接到大量理工类和经济类的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强烈推荐的专业,这个专业也是强基计划招生比较多的一个专业,数学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比计算机还好就业的专业。
强基计划怎么选专业才好

①基于兴趣爱好。强基计划中专业选择,首要原则是基于考生个人兴趣爱好进行。考生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性格类型、行为特点等,有了兴趣的支撑,才可以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②基于学科特长。例如,拿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来说,更适合理科思维强的学生,需要学生具备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能力等。
③基于目标校优势学科。除了发挥自身的学科特长,在确立目标专业也要对目标校展开考量,充分了解其招生专业的学科实力、培养方向、就业读研情况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④基于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强基计划贯通培养的模式提醒着考生在做出选择时必须慎之又慎,从生涯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出发考虑,这个时候考生也可以多听听父母过来人的建议,多方考量。

强基计划最好的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0533升学网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技术科学、化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

5.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

拓展资料: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培养上,单独制定培养方案。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取消自主招生后,在部分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以上就是强基计划最好的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0533升学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最好的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最吃香的强基计划专业)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最吃香的强基计划专业)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 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 -数学类 -物理学类 -化学类 -力学类 -生物科学类 -历史学类 -考古学 -哲学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 -基础医学(八年制) 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2024-10-20 17:34:42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学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学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10-28 03:41:21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年,将在原有36所大学的基础上增加三所新大学,新的大学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三所高校将于2022年底启动招生工作的坚实基础。以下是39大基础规划学校和招生专业的编纂名单,由小编根据招生情况和前几年的强学科来供您查看。 1.北京大学: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和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

2024-10-10 18:00:43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年,将在原有36所大学的基础上增加三所新大学,新的大学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三所高校将于2022年底启动招生工作的坚实基础。以下是39大基础规划学校和招生专业的编纂名单,由小编根据招生情况和前几年的强学科来供您查看。 1.北京大学: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和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

2024-10-20 22:42:53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11-04 12:00:16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最低分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最低分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2022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637分。根据查询高三网显示,2022年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最低为637分。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您好,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每个学校对每个省市的分数线都不同。 从省市来讲: 1、安徽省:入围分数最低为兰州大

2024-10-19 12:17:27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大学名单)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大学名单)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10-13 07:58:56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36所一流大学名单 36所强基计划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

2024-10-27 0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