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 12:01:21 | 0533升学网
基本情况
本科211,英语专业,雅思7.5,新传几乎零基础,从八月底正式开始复习,总分第一上岸。
政治总分72;英语90分;专业课一121;专业课二102。
这篇经验贴要从我的初试历程说起,但“真正的经验”那一部分才是我眼中真正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考研资料
政治:徐涛视频课,徐涛《核心考案》、《冲刺八套卷》(没啥作用);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
英语:张剑黄皮书 英语一+英语二 10-20年;《王江涛作文》(没啥作用)、《唐迟翻译》(没啥作用)
专业课:
传播学:《传播学教程》、《大众传播:起源、发展与应用》、《范式与流派》、《网传》(没啥作用)
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没啥作用)
统计学:《行为科学统计(第七版)》、《SPSS初级教程》、《SPSS高级教程》(偶尔翻翻,还是以张文彤视频为主)
社会学:吉登斯《社会学(第七版)》
社会心理学: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研究方法:董奇《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方法》、佩勒姆《心理学研究方法》(稍作补充)、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稍作补充)
热点:木铎新传考研热点、瓦叔热点课(没啥作用)、拖鞋答题班(没啥作用)
其他:
秃头新传必背名解、有关“社会网络分析”、“LIWC”、“网络民族志”等课外内容
以及知网论文
救命:《小钉新传传播学笔记》《小钉新传大数据传播笔记》
像很多前辈提到的杨宜音的《社会心理学》我虽然没有读过,但事实上由于我放弃了资料和知识点整理,直接选择用现成的资料,所以事实上我最终备考时记忆的版本是《小钉新传大数据传播笔记》中整理过的版本。
考研流水账:
8月:热身阶段
第一周买了书学了一下,然后中间因为别的事儿,停了半个月,直到月底明确了要返校,学习了一周,主要还是以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为主,基本摸清了自己看书的效率和习惯。
把每本书的总学习时长都控制在7-10天,按章节划分下来每本书每天学两章,估算了一下自己学完那些核心书目的时间,草拟了计划。九月学完、十月整理笔记、十一月分散的做真题和集中学习热点、十二月专注的模拟考场。
9月:正式开始、制定计划
计划:把专业课,拆成了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统计+研究方法两大部分,英语和政治就穿插在每天的学习里。
事实:根本没有重视政治和英语,几乎没学,SPSS无线拖延,要看的专业书根本看不完,被迫把专业课学习分成两个阶段,九月前三周就主攻塞弗林和《传播学教程》,还有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这算是整个专业课最基础的部分);然后最后一周开始在传播学上进行拓展阅读《范式与流派》上场了,《行为科学统计》和研究方法提上日程,SPSS继续拖延。
时间表:大概早上9:30能进入学习状态,下午从两点开始,晚上吃完饭得6点半才能继续,10点闭馆就再也学不进去了。之后在寝室里玩手机玩到1点睡觉。
这段时间我还在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尤其是适应一种专注投入的状态。同时,我每周还要上西班牙语和学术论文写作两门课,一天大概净专注时间7个小时,每周能学45小时。
10月:状态最好的一月
发现忙活了一个月政治还没学完马原,开始奋起直追,英语还是挤不出时间,后来把每天的英语学习放在了午休后的2点-3点半。
计划:学完政治新课,同时搞定一千题,学完所有核心书目,把书中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一遍。
事实:10月17号政治完美完成计划,10月11日读完了核心数目,然而知识点整理我作为一个细节控根本搞不定,实在是太费事,直接买现成的背诵笔记代替,一边背,一边在脑袋里面整理结构,可能是我阅读的时候就比较重视结构,所以没有感到太大的障碍。然而我已经忘了有SPSS这回事儿,直到月末重新打开我下载已久的张文彤视频,才意识到的大事不妙。
时间表:大概八点能醒,9点开始,12点结束,午休到2点,学到5点,晚上6点半继续,10点闭馆下班,每次我都想再学1个半小时左右,这样能补上我之前拖后的进度,现实是继续玩手机到1点多。
已经体会到了时间的紧迫,开始陷入焦虑,月初的时候果断告诉西语老师,直接请假放弃二外课。每天净学习大概8-9个小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继续利用碎片时间,一周50小时吧,下一个月我就开始压榨自己了。
11月:压榨的一个月
十月底才意识到自己SPSS都没学,之前积压的背诵任务都还没有完成,我还得尽快投入热点和各类名词解释的学习,我直接血压拉满。
计划:还是按照之前的方法,把专业课分为两部分,滚动着背诵两部分的内容,争取都能在一个月之类背完一轮,同时在早上加入名词解释背诵,并且开始跟徐涛老师进行考研的带背,并且完成1000题二刷,英语开始卡着时间进行阅读部分的模拟练习,开始练习作文;
事实:勉强算是完成了背诵任务,但是名词解释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政治和英语还是一如既往地稳步推进,在十一月底也顺便练习了英语作文,但是发现没有太多背诵模板以及整理句型的必要,就大概练习了一周之后就开始卡着时间模拟写作文,没啥问题就过了。
时间表:还是差不多8点醒,但是我8:点半就能飞奔向图书馆学习,为了利用碎片时间,考虑到我走出图书馆就不想学习的特点,我特地等到12点半再吃反,为了就是在上午多做点政治,下午还是照例2点开始,下午5点半结束,晚上还是老样子,回到寝室后仍然是紧张地玩手机到凌晨2点。不得不说那段时间我极其紧张,紧张到完全不觉得困。
为了给自己的复习扫清所有的障碍,十一月的第二周开始我就不再去上学术论文写作课了,绝对地专注复习,每天学习10-11小时,一周能学70小时左右吧(刨去周五闭馆)。 0533升学网
12月:左右横跳的一月
考研的临近终于逼得我开始学习专业热点了,刷完了SPSS的视频,觉得自己一边学视频一边实操,掌握得不错,算是松了一口气。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如何解决那个50分的论述,以及考试时间的把握。
计划:留出一周专注地进行全真模拟,不再对任何新知识抱有幻想,争取在考试前的20天完成10篇不同主题的论述练习;同时,继续复习巩固专业课的课本内容,新传名词解释能背多少背多少;政治背肖四,英语每天做两篇阅读真题保持手感。
事实:论述就写了五篇,专业课背了就忘有点崩溃(其实是太苛求书上规范且专业的表达,有时候不用这么轴),名词解释也静不下心去记忆;政治背诵和英语还是稳稳当当。最后一周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怀疑,四科各模拟了一次便草草了事。
时间表:早上8点半点起,9点开冲,12点半溜去吃饭,2点继续,5点半结束,晚上从6点半到10点闭馆。
我在最后一周进入了半放弃状态,但在那之前我还是带着每学一个知识点都赚到的心态,继续补充热点知识和书上没有的研究方法,最后在考场上帮我捞了一个名词解释哈哈哈。
图片考场体验
1. 异常兴奋
从考政治的早上吃蒸饺的时候我就感受到,我的肾上腺素在激增。在拿到政治试卷的时候,我能清楚地听到我自己的心跳。因为考前一周我已经绝望过了,当时只是非常想知道这个考研到底是什么滋味儿。
2. 起死回生
下午考英语,相当轻松,没有感觉到难度跟往年有什么变化,考完会想,只觉得自己做题状态很好,每个选项感觉都很稳当,翻译、作文也没毛病。
3. 运气爆炸
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两门都考了大量之前我们方向没出现过的考题,但是我还是尽力把答题卡都写满了,充分发挥了我瞎扯的能力,但不得不说我觉得我扯得还是有点依据的(叉会儿腰)。
之所以说运气爆炸主要还是两个原因:首先,考的大家都没复习的,直接把大家拉到了同一起跑线,纯靠平时积累或者临场发挥,那么决定成绩的关键就移到了政治和英语上,这不是送我上岸?其次,唯一那几个可能在射程范围的知识点,虽然我没重点看,但是我还是凭借依稀的印象和我聪明的头脑编得像模像样的,顺利完成任务。
拿到440的考卷时,我特地望了一眼袋子里,看看是不是卷子没拿全。确认卷子没发错之后我笑了,心想,“大家又要开始编了,好玩”,带着轻松的心态我开始答题,最后果然走神了。
图片
各科小Tips:
1. 政治
徐涛视频课:政治我其实从八月底就开始视频课啦,由于自己没怎么听过政治课(捂脸)可以说是零基础,所以我直接选了徐涛的视频课,为了避免忙起来以后四处找资源的麻烦,我直接充值买了一个全程班。事实上这一部分费用完全可以省下来,因为学完强化班之后的视频我几乎都没怎么看,而网上资源也挺好找的。
做题:只做肖秀荣即可,1000题、肖八、肖四如果你没打算在政治上拉分的话。做过徐涛的冲刺卷,真的太刁钻,最后的考试证明还是肖秀荣最靠谱。1000题可以边看视频课,边做。血泪教训,当时一开始光顾着听课,结果没做题巩固,后面快学完马原再做的时候已经感觉前面的都忘完了。
背诵:我只背了肖四,由于那个答案实在太混乱,我直接吃了同学的安利,买了“研木易”整理的精缩版,感觉还是挺有帮助;之前有看到空卡的整理,但是我觉得我个人拿不出那么多时间去记忆题目中的知识点,并且,别人编的口诀我记不住,我喜欢自己来,所以印了一堆但是没看。
2. 英语
背单词:我在备考期间试着背了五天,因为的确有的词义是我不知道,但是在做完几套真题之后发现好多单词背了没有收益,于是改成了直接从真题的文本里找不认识的词;至于,那些一词多义,多数我以前见过有印象,没见过的能结合语境猜得出,所以几乎没有单独背单词的时间。以前高中和大一大二的确有过记单词的经历,我取了一个名字叫“神经网络法”以后有机会我单独找机会慢慢聊。
做阅读:建议还是先看题,然后带着问题找答案,如果阅读速度够的话,还是建议看完全篇,毕竟有不少的态度评价题。
写作文:尽可能的量化你的写作过程,精确到大作文写多少字,每一个段落起什么作用,每个段落几句,分别什么功能。然后根据你写作的目的找对应的句型,每种句型记两三个就可,没必要贪多,毕竟考试只有一个大作文,一个小作文。王江涛和张剑黄皮书我都有看过,就参考作文来说,我觉得可能张剑的我读起来更舒服。
翻译:练了几篇英语二的真题,觉得没啥难度,有的句子稍微需要推敲一下,但是我想扣分控制在两分以内应该没毛病,所以没有什么练习翻译的心得。
3. 专业课
记什么:参考书看完的记忆量还是挺惊人的,如果你像我一样,对自己的知识理解没有太大的把我,那么直接背诵会是一种可选的方案。背诵一定只背以往的重点内容,像各种效果研究的理论那都是必须要牢牢掌握滴。从今年的结果看,更加基本的新闻史以及马新观在逐渐成为重点,那么这一部分一定也要多加重视。
怎么记:我采用的都是快速多次的策略。我个人是一个比较容易急躁的人,如果要我按照所谓的艾宾浩斯曲线,在不断回顾地同时记忆,那我想我会在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吐血。我采用的方法还是先把每一门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分别划分到7-10天的时间里,背的过程中先记当天任务里最主干的部分,如果有状态不好完不成的情况或者本身理解不深没记住,第二天就先别管,放着,等到第二轮再巩固记忆。
找相同:在最后一个月我学习热点的时间并不多,除了有关媒介技术和媒介转型这种极其火爆的主题,其余内容我都没有特别仔细地学习,甚至都没有联系过有关的论述,但我直接通过寻找分析论述角度的共性,总结了一些套路。比如,讲谣言、舆论环境治理,必讲从业人员、媒介素养、媒介体制。然后我惊奇的发现,凡是探讨新传领域现有的问题几乎都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于是我在考前就愉快地忽略了媒介技术和媒介转型以为外的内容。
真正的经验:
我一直怀疑经验贴对于后来的考生真正的意义。因为,无论是学习时长还是资料选择,在不同的个体身上难有普适性,而具体的使用体验我也仅仅是从自己的使用习惯出发,况且如今的考研教辅市场早就是信息过剩。所以,我想那些真正的经验是在面对抉择或者说是困难时的思考方式。下面我简单的总结了几条。
1. 明确底线
我所说的明确目标,更多是指明确你的底线,你的基本盘。这个问题应当在择校的时候就得到解决。
我不接受二战,我不接受调剂,我不接受非985院校,那么我非常需要一个有竞争力的初试成绩。研究了往年的录取情况后,我初步定在380分。而我的英语基础让我90分就是我英语的底线;考虑到我自身属于跨考,我对于专业课的估计比较保守,220分;反推政治,恰巧就是以往认真复习的考生的下限。
明确底线之后,所有的复习安排和时间分配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底线基础之上,像我的英语复习就从来没超过1.5h每天。
2. 发挥优势
从择校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明白,英语是我唯一的优势,而在八月初和数学缠斗了一周之后,数学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我的软肋。作为一个目标是一战上岸985的考生来说,选择一个重视英语,但不考数学的专业是非常合适的。
本来瞄准了某不考数学的工科专业,七月底突然传出了今年要改考数学的消息。仔细一算,这个工科考生为主的专业,以往英语占初试中的250分,今年降至150分,而且还加考数学,对我而言,明显是十分不利。与其死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与大佬竞争,不如换一个类似的,能接触一定量化思维的专业。于是大数据就正式备胎转正了。
3. 有效努力
从八月底开始备考,满打满算128天,我在初试后仔细地计算了我进行专注学习的时间,刨去上医院、心态爆炸,大概110天左右。这段不算长的备考时间里,我尽可能只做能实际提高分数的事儿来节省时间,而不是纠结于具体的细节。
举个例子,在九月底的时候我终于完成了传播学、社会学还有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学习,按理来讲,正是总结框架脉络,整理笔记的好时候呀。可是当我试着做了五天之后,发现我一个乐于抠细节的人很难不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到思维导图上,总结就变成了抄书。此时我明白的是,如果要在考场上得分,需要的是掌握知识点,而不是总结出漂亮的思维导图,甚至思维导图都不是那么必要,毕竟它只是用来梳理脉络的一个工具。我翻出之前从各路搜刮来的学长姐的笔记,一看每一篇都是结构清晰,并且有的学长姐还做了不少补充拓展,于是我直接转头开始啃书,放弃了自己整理。其中小钉新传考研的《传播学笔记》和《大数据传播笔记》非常的详实和全面,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参考书的逻辑,但是也是框架完善。备考,讲究一个记得住、写得出,有东西就行,具体的形式可以不用那么讲究。
最后结果看来,我这番操作为我省下了不少时间。凡是我能找到详实完善的现成资料,我都坚决不做“抄书”这种事儿。毕竟,把结构和知识放进脑子里才是真正对考试有效的结果。至于,像思维导图这样的形式,得从你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剩余时间来权衡,确实能帮助你加深理解或是疏离结构再采用,千万别无脑盲从。
4. 手段不是目的
希望这篇帖子有一个参考,姑且当做备考的指导;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各自的个体差异,以及进度之外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利用计划管理学习进度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的学习安排完全服务于计划表,而应当根据自身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计划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在考场上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
具体来讲,像一篇经验贴,在食用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应当是了解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过程中有哪些可能的难点,这样才能利用前人的经验打破信息屏障,使我们的复习更加的精准有效。
而具体到“在六月前完成第一轮复习”、“我在九月的时候整理完了基础知识点”、“最后两个月,我极度紧张,每天学习13小时”,这些细节大可看看就好不必太放在心上。或许写的都是事实,但是个人的基础和学习效果不同真的很难参考。只要一篇经验贴满足我们获取那些考试有关信息的需求就足够了。
顺嘴说一句,我才开始备考时,翻遍了几乎所有相关专业的经验贴,不少经验贴四五月就开始了,可是到暑假结束才过完两三本专业书,我真是一万个黑人问号?你们觉得ta一天花了多少时间投入,当然我不是批判,毕竟那个时候他也需要上课或者实习。
在此我只是用经验的食用方法做一个案例,相信在复习过程中大家借用的“资料”不止这些,希望大家带着客观的眼光从自身需求和学习效果的角度评估,做什么事都得考虑,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能否帮助我们达成目的。总之,不要本末倒置,时间表、网上的资料都只是帮助我们管理复习进度的手段,我们的目的是拿分。切记!
5. 稳住我们能赢
心态爆炸,觉得最后时间里似乎无能为力,也许是你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延展力。像我这样容易焦虑的人,在八月底才开始的时候,看到十余本参考书摆在我面前,并且需要我理解乃至背诵,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当我尝试一周,并试着规划的时候我又能感受到信心;十月初,我觉得自己总结的知识点一塌糊涂,于是我直接用别人的资料替代了;
十月底,看着才开始学的SPSS我觉得自己完了,结果我花一个月时间学完却根本没考;十一月底,我觉得自己的论述题无从下笔,两周后,我已经可以50分钟写完1300字了。当时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持续的努力下都被攻克了,起初的畏惧和不敢相信,也许是我在用一种静止的眼光在看待整个学习,似乎当下的我就已经决定了几个月乃至更远之后的结果。当下的一个切片真的不等于永远,我们得对自己宽容一些,允许自己有空间和时间去学习和成长。
最后
不知道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态点开这份经验贴,看到现在的心情如何。我想说,看完我的初试历程之后,无论是焦虑、窃喜、紧张、不可思议或是别的什么情绪,它都不是我希望这篇经验贴带给你的。因为我在复习过程中也总是陷入与他人、内心中的假想敌的比较之中,到头来除了干扰我的复习,没有什么作用。
所以,我更希望大家对于我是怎么做的少些关注,毕竟我们之间是不一样的,我希望给大家提供的经验是一个预警,一个在面对负面情绪时的思考方式,一个批判地看待各式辅导或是经验的机会。希望大家的备考过程中,从自身出发利用你手中的资料和工具,而不是被资料所控制。
“你看,我不听经验贴的话也考上了。”
祝大家顺利上岸!
14级电子学院的毕业老学姐来给你们讲讲桂电的生活吧。桂电分好几个校区,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学院都进花江校区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环境的话就不用多说了。花江校区没有围墙,周围都是山山水水,风景很好。我觉得我们学校最牛逼的还是图书馆了,号称“华南第一图书馆”,沙发、咖啡馆、电脑室各种高配,图书馆建造得那叫一个现代化,馆藏也很丰厚,慕名而来的摄影师都有很多,可以说是很牛逼了,反正我们是蛮喜欢往图书馆跑的,只有桂电的学生才进得去,因为进去都是需要刷卡的,没卡不给进。
桂电是一所二本的理工科类比较强的学校,在广西省内是重点扶持的学校了,但是相比于江浙沪那边的学校来说,就算是省内的重点扶持学校,也比不上那边的办学条件讲真。如果你的分数能上那边的学校,我建议还是去那边,因为起码环境、基础设施方面都不用担心,就是会很健全,还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师资的话我没什么好说的,各有各的好处吧。因为广西这边经济发达程度肯定没有江浙沪那边的好,所以你们懂的啦。
虽然如此,桂电在同等分数条件下还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了。我比较满意的就是环境和空气很好,所以每天都会有比较好的心情。花江校区新建,基础设施和环境都很好。就比如我是学电子的,我们的日常就是上课,然后动手实践课,成绩好的就可以去“基地”。电子的就是要经常熟悉电路内部结构,所以经常会有实践课,实践课教室里的设施就是必要的了,学校都会有专门安排。最让我满意的就是我们学院有个专门的基地了,这地方不是谁都能进的,还设置了专门的指纹解锁开门,成绩好有想法做科研的才有资格进入,但是是真的辛苦,你的课余时间几乎都会泡在基地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既然你选择了理工科,那一定就是这样的了,基地里学校引进的都是比较前卫的设备,供你学习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是我真的就要吐槽一下学校的地理位置了。花江校区虽然内部什么都有,取钱也方便,但是!!离市中心是真的远啊,坐车要一个半小时,我出个门都心好累,所以出门一次肯定是采购一两个月不用出门的东西,每次都是大包小包或者带着个撑死的肚子回去。如果你没有一颗想浪的心,校区里完全是可以满足你的一切日常需求的。可能大多数的学校都是这样的,新校区都是在与世隔绝的山里,有个良好的学校环境也是很不错的??花江校区是宿舍条件最好的校区,住宿都是4人间的,每个宿舍两个卫生间还有淋浴还有热水。金鸡岭校区就没这么优质的条件了,大多是8人间。女生宿舍16栋较好,空间比较大,有些宿舍还有独立的衣柜,如果你被分配到16栋,那么先恭喜你;女生宿舍18栋条件则比较艰苦,空间比较小。
大学刚进来大一是要晚自习的!是不是很惊讶!知道高中要晚自习,没想到到大学还要?没错,就是要晚自习,而且还有纪委会点名监督,不过这也是为了我们好,毕竟刚来大学人会很飘,无心学习,如果直接荒废了,大学就白读了不是吗。别的专业的只有大一大二才有英语课,所以四六级一定要在这两年通过,不然后面没有英语课了,就很容易忘记,就很难过了!大学英语一定不能落下!每天都要学一下,还要多练练口语,这是出社会的老师姐血的教训,英语真的真的很重要!!!等你们以后出了社会就会知道了,什么工作是会英语的比较吃香。
虽然我已经从桂电毕业了,我还是很热爱这个学校的。在二本同等分数下,桂电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打算学理工类的专业,桂电首当其冲;如果您是想学文科类或者师范类专业的话,那么选师大会比较好一点。
有哪位知道临沂大学好不好的? 我闺蜜是临沂大学的,高中就经常听说校区很大,果不其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它好不好。 1.口碑 临沂大学虽是个二本学校,但在2013年入选山东特色名校工程,拥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5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化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 2.校区环境 大是真的很大,我闺蜜经常跟我吐槽去上课啦、去学院啦要走十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寝室照片宿舍环境好不好? 初中毕业生读什么专业好?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学生。其实,选择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有的学生则想选择有前途的专业。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好好考虑。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寝室/宿舍图片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九号、十号学生公寓楼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学生宿舍/寝室介绍:我们学校的宿舍设施
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投档分数线 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线如下: 一: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参考2022年)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本二)2022年在广西省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17分,录取位次84254。其中信息安全534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30分,电子信息类529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计算机类专业,最低为541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2录取线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录取线 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录取线根据不同招生类别和地区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本科普通批次的录取分数线在500分以上。 二、解释: 1.录取线划定依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知名学府,其录取线的划定主要基于考生的高考成绩、招生计划、报考人数以及学科竞争情况等因素。每年的录取线都会因各种因素而有所浮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怎么样 是桂电新开办的学院,13年创办,位于广西北海。由于是刚开办不久,所以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老师都是读研后就职海院的新老师,资质不是很深,但也有博士学位或资质深的老师在,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不过自学多些。学院不是很大,是跟桂电北海职院一起的,如果你耐得住先去职院就读在转本也行。属于海院的实训大楼已建好,现在进行部署与装修作业中,很快就开放了,还
请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怎么样 信息对抗是国家管理的武器类专业近两年全国高校才开设,全国开此专业高校仅11所桂电是开的最早的学校之一~~目前桂电该专业还没有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明~但绝对是很不错的!!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进攻与防御信息战技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民用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能在科研单位、高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宿舍 我妹妹在那个学校。 1、宿舍条件是不错的,4个人住,每间宿舍有卫生间和洗手台。 2、看你没在学校住宿过吧,4个人洗衣服用一个龙头够了的啊,大家不需要同时洗衣服吧。 3、新学校,宿舍都是这几年新建的。 4、宿舍都是学校安排的,同个班宿舍都是挨着的(男女分开)。 北海卫校是不是大专? 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始建于1958年6月,位于北部湾畔——著名的南珠之乡合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宿舍 我妹妹在那个学校。 1、宿舍条件是不错的,4个人住,每间宿舍有卫生间和洗手台。 2、看你没在学校住宿过吧,4个人洗衣服用一个龙头够了的啊,大家不需要同时洗衣服吧。 3、新学校,宿舍都是这几年新建的。 4、宿舍都是学校安排的,同个班宿舍都是挨着的(男女分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的宿舍环境怎么样? 本校学生对宿舍评价: 宿舍整体环境很好,
2024-06-16 10:05:13
2024-09-20 01:46:11
2024-09-10 20:13:48
2024-09-19 07:54:15
2024-09-17 11:13:35
2024-06-15 05: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