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11:08:13 | 0533升学网
强基计划是2020年出台的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结合官方政策和实际招生情况,从专业范围、入围门槛、录取规则、招生人数等几个方面,对2021年强基计划进行预测,供参考。
今年的强基计划中,绝大多数高校都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基础学科专业相对“冷门”,而且本科期间不允许转专业。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地看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就会发现,强基计划包含的专业远不止这些:
在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即上文标红部分。这两部分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层含义: 0533升学网
一、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要关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工科发展等需求;
二、明确发展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专业。
强基计划的政策导向是清晰明确的,所以随着强基计划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在招生专业方面,会有更多高校把新工科、智能科技等战略需求导向的专业列入强基计划。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年强基偏向保守风格
首先,今年招生专业范围仅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主要是由于强基计划在今年首次招生,所以高校在制定落地执行方案时,实际上是偏向“保守”风格。但在政策层面来讲,教育部并没有把“强基”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画上等号,强基的框架实际上是包含新工科、人工智能科技等国家重点领域涉及专业的。
在这方面,清华大学的方案是个很好的例子:清华大学五大书院专门为强基计划设计建立,采取大类招生,如果我们展开来看,每个书院都包含很多清华大学优势学科。
节选自《清华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
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难以体现所有高校优势
其次,由于各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专业,并不能很完整的体现高校的优势学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扩大招生专业范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虽然强基计划明确了选拔培养目标为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今年各校强基招生简章中,大部分院校要求银牌和金牌可获破格入围。不过这种门槛,在之后大概率会进行调整和降低。
银牌以上破格不适用所有高校
首先从今年实际情况来看,除清北复交外,有银牌以上奖项的考生报考其它高校的情况很少。
以2019年为例,五项学科竞赛共产生465块金牌、598块银牌、523块铜牌,金牌和银牌共1063人,除去国集保送的260人后,有803个名额可获强基破格入围资格,而其中约有510人以上被清北强基录取。
其它有破格资格且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绝大部分都选择了C9中其它高校。所以“银牌以上”的破格标准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显得过高,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同样是破格入围强基的资格,谁不想报考层次更高的大学呢?
所以说,所有高校使用统一的破格标准并不合适,而且在学科竞赛获得铜牌甚至省一就不具有价值吗?这些学生就不能算是在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吗?答案显然不是。
另外,就在刚刚结束的第37届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金牌、银牌人数均扩容到120人,这也可以看作是学科竞赛与强基计划联动的设计,只为了让更多真正具有学科潜质的优秀考生,获得更通畅的上升通道。
政策预留放宽标准空间
那么今年所有高校在强基招生简章中,统一将“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作为破格入围门槛的情况,是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
节选自《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
从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可以看到,对于破格入围的条件并没有直接给出硬性标准,而只是作出了“针对极少数”“突出才能和表现”“高考成绩不低于一本线”的要求。如果我们再仔细阅读这部分要求就会发现,制定破格入围和破格录取办法、标准的权利,完全在于高校。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层面,实际上预留了制定“破格标准”的弹性空间,为后续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破格入围标准奠定理论基础。
录取规则或将产生区别
和入围门槛分层、分类的逻辑类似,不同的入围规则当然要适配不同的录取规则。
对于凭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85%+15%”的综合成绩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有变化的,不过对于有破格资格的考生来说,显然需要有侧重的进行考察。
根据官方文件描述: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也就意味着,理论上高校可以经过严格的考核后,将破格录取者的高考成绩门槛下放至一本线,这对于顶尖竞赛生来说,是非常大的优惠政策。
从今年强基招生情况来看,未来各校强基招生人数将大概率进行动态调整,以清北为首的顶尖高校很可能会大幅度提高招生名额。
根据统计,清北今年本科新生总数分别为3500人和2818人,其中强基计划分别录取939人、842人,占比分别为26.8%和29.9%。
结合今年清华停止通过高考招收新闻学、会计学本科生的消息,我们能发现关于强基计划未来的重要信号:
清华大学今年停止从高考统招中招收新闻、会计专业,人文学院相关专业全部转入强基计划培养。未来,清华所有文科专业或将全部停止直接由高考统招招生,而全部转由强基计划选拔、培养。
同时,为了将三分之一的招生名额供给强基计划,其它专业招生名额将被不同程度压缩。也就是说,未来强基计划或将成为进入顶尖名校的主要方式。
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内,其它高校也会以清华模式为蓝本,通过资源整合和招生模式的改变,在强基计划中投入更多名额。
除了全新的招生选拔方案外,强基计划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导师制、小班化、推免、直博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对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避免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能降低报考压力、提升报考意愿。
2023武大华科分数线 2023武大华科分数线如下: 1、华中科技大学:华科物理类普通批预计投档线为651分,位次3351位。华科的物理类专业一直是学校的强项之一,2023年投档线增加了5分,难度也相应增加。 2、武汉大学:预计武大物理类普通批投档线为645分,位次4475位。武大的物理类专业也是学科优势之一,投档线难度较高。 3、武汉理工大学:预计投档线为616分。相比于华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线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主要学术型硕士近五年的录取分数线为285~308,其专业不同,录取的分数线不同,主要学硕型专业录取分数线如下: 1、内科学 内科学2014年~2015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是285,2016年~2017年上涨了10分,2018年上涨了5分。 2、外科学 外科学2014~2015年的分数是285分,2016年为295分,2017年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线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主要学术型硕士近五年的录取分数线为285~308,其专业不同,录取的分数线不同,主要学硕型专业录取分数线如下: 1、内科学 内科学2014年~2015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是285,2016年~2017年上涨了10分,2018年上涨了5分。 2、外科学 外科学2014~2015年的分数是285分,2016年为295分,2017年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线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主要学术型硕士近五年的录取分数线为285~308,其专业不同,录取的分数线不同,主要学硕型专业录取分数线如下: 1、内科学 内科学2014年~2015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是285,2016年~2017年上涨了10分,2018年上涨了5分。 2、外科学 外科学2014~2015年的分数是285分,2016年为295分,2017年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线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主要学术型硕士近五年的录取分数线为285~308,其专业不同,录取的分数线不同,主要学硕型专业录取分数线如下: 1、内科学 内科学2014年~2015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是285,2016年~2017年上涨了10分,2018年上涨了5分。 2、外科学 外科学2014~2015年的分数是285分,2016年为295分,2017年
我想上华侨大学一本或二本建筑类专业,估分540,不知道能不能报,请大家指点指点,谢谢 去学校招生网查查往年的分数线,这样最客观。 要考建筑的话,往年本一批省份一般要高出本一线20-30分以上; 提前批省份高出本一线40-50分以上。小年的情况很难说的~ 北京和上海的情况不清楚~我说这些仅供参考而已。 华侨大学2023年研究生分数线 华侨大学2023年研究生分数线:175-340分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2023 华东政法2023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复试线为366分。 华东政法大学(East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位于中国上海,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
福建医科大学分数线 2022福建医科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 物理类:普通批次: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最高,录取最低分为614分。护理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最低,录取最低分为527分;地方专项计划:麻醉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最高,录取最低分为577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最低,录取最低分为439分。 历史类:普通批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最高,录
2024-09-20 01:46:11
2024-09-10 20:13:48
2024-06-27 17:19:25
2024-09-19 07:54:15
2024-09-17 11:13:35
2024-09-01 2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