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控制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2024-10-23 16:29:58 | 0533升学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51010610隶属于:教育部
今天0533升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控制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控制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如下:

1、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645.63分、化学622.05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656.38分。

2、在重庆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625.28分、化学618.63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638.75分。

3、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85.89分、物理学82.29分、生物医学科学84.12、哲学79.73分。在重庆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81.02、历史学77.37。

4、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录取最低综合成绩:基础医学85.1295、生物科学85.4905,在重庆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84.7595。

5、电子科技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录取最低综合成绩:86.78,在重庆录取最低综合成绩84.07。 0533升学网

2022年强基计划大学

2022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共39所。其中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7所高校今年在重庆没有投放“强基计划”招生指标,其余32所高校在重庆的“强基计划”总招生规模在192人左右。

202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高校“强基计划”在重庆共计划招生42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这6所高校“强基计划”在重庆共计划招生25人。

在渝招生的32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中,招生计划较多的有北京大学18人、清华大学24人、四川大学19人、重庆大学12人,其他高校的招生计划大多为4~6人。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控制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2021入围分数线

2021年高考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如下: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而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主要在基础学科招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部分学校还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

强基计划的校测入围规则

(一)入围基本分为两类,一凭高考成绩择优入围(一般所在省一本线以上);二凭学科竞赛奖项。

(二)第一类考生,依据高考成绩,按照各省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在完成校考确认的考生中确认入围名单。2021年强基高校校测入围比例是招生计划的3-6。非常值得家长和考生关注的是,国防科大、北航、华东师大三所学校以高考加权成绩排序确定入围。

第二类即破格入围,要求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国二奖项),同时成绩达一本线/特招线,破格入围。不占第一类考生招生计划名额;入围以后仍需参加校测,最终以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控制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614分。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2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试点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根据相关文件指示,对于强基计划招收的考生,各高校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同时也应该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这一点对本科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以上就是0533升学网整理的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控制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0533升学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控制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相关推荐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2021入围分数线 2021年高考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如下: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而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主要在基础学科招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部分学校还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 强基计划的校测入围规

2024-10-23 16:53:11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2022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2022: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名单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2024-10-23 19:19:02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2023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2023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2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 2022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为536分。 2022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校测入围分数线已经悉数公布,从单纯的分数来看,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类、哲学等三个专业中,最低分出现在西藏的历史学类专业的536分上。 最高分出现在贵州的历史学类621分上;其他6个物理类专业中,最低分出现在吉林的工程力学和陕西的物理学专业的548分上,而最高分出现在四川省的数学

2024-10-23 12:57:13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 强基计划39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如下: 1、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645.63分、化学622.05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656.38分。 2、在重庆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625.28分、化学618.63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638.75分。 3、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

2024-10-23 06:38:51
四川省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
四川省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

四川省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如下: 四川省:清华大学理科680分、文科615分;北京大学理科686分、文科639分;国防科技大学624分;电子科技大学645分入围25人;重庆大学619分。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594分、历史学类612分、哲学589分、数学与应用数学648分、物理学631分、化学621分、工程力学606分、生物科学632分、基础医学635分。 重

2024-10-23 22:16:06
四川二所强基计划学校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二所强基计划学校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2021入围分数线 根据川大发布的招生简章,今年可以申请强基计划的考生依然为两类:一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二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对于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川大在高考改革省份提高了入围分数,2021年要求为高考成绩(高考总分须高于生源省份2021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30分(含),今年则将这一分数提高到40分(含)。 由院士、杰出教授等一流师资组成的导

2024-11-03 19:18:02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省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省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

川大考研录取分数线2023 四川大学2023年考研录取分数线如下: 哲学:325分、经济学:358分、法学:340分、历史学:345分、理学:292分、工学:310分、医学:330分。 1.历年考研分数线和招生计划: 历年的考研分数线和招生计划是影响川大考研录取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历年考研分数和报考人数,可以了解录取分数线的大致范围。 招生计划是指川大对每个专业拟

2024-10-23 20:44:35
强基计划四川大学哲学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
强基计划四川大学哲学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

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为: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

2024-10-22 09:45:32